清朝侍郎是什么官


侍郎为中国官制名称,一般来说,创建于汉代,并被沿用到20世纪初 。明清时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长,地位次于尚书 。递升至从二品,与尚书(从一品)同为各部的长官 。清代的六部尚书,也沿袭明制 。
可是明代六部尚书的权相当大,尤其是吏兵两部 。全国用人调兵,都归这两部管 。皇帝上谕下颁,要经六部,全国事情上去,也要经六部,兵部尚书还有权下命令给督抚 。清代的六部,权就小得多 。六部尚书已经不能对下直接发命令,六部尚书已经不成其为行政之首长 。更不同的是六部尚书侍郎对皇帝皆得单独上奏这一点 。
照理讲,兵部尚书对于全国一切军事,他该负责计划,军队他可以下令调动,侍郎只是他副手,事权该由首长负责 。现在兵部尚书也只能对皇帝上一个条陈而止,而且尚书可以单独上奏,侍郎也可以单独上奏,这样一来,尚书就管不着侍郎 。从前的六部,每部一尚书,一侍郎,本来是正副长官 。
【清朝侍郎是什么官】清代则要满汉分开,有一个汉尚书,一定还要有一个满尚书 。有两个汉侍郎,一定还要有两个满侍郎 。于是一部就有了六个长官,六部长官就有三十六个 。每个人都可以单独向皇帝讲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