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子弟在体制内该如何发展?

前段时间有一位会员向我提问, 他说老秘书你好, 我有好几次听到体制内的前辈们说, 在官场上混, 一定要出身好、有背景、有钱, 如果是寒门子弟混官场, 就算你再有能力, 也很难走得很远, 想问问老秘书如何看待体制内的官二代现象, 寒门子弟在体制内该如何发展?
其实官二代这个现象自古以来就有, 中国的政治本来就是“家天下”的模式, 政治权力的大门并不是公平地向社会每一个阶层开放的 。 现在有了公务员考试, 让寒门子弟也有了通过读书、通过考试进入体制内的公平机会,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
古代虽然也有科举考试, 但是那时候很多贫寒子弟其实是没有太多读书的机会的 。 而且要想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 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复习准备, 贫寒子弟没有办法不参加劳动留那么多时间来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 官二代、富二代就比较占优势 。 甚至到了宋代, 很多高官子弟、门客还可以通过恩荫制度进入仕途 。
【寒门子弟在体制内该如何发展?】一提到官二代, 很多人就愤愤不平, 认为官二代都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 其实就我在体制内的所见所闻来看, 官二代这个群体有两个极端 。
一个极端是确实不学无术, 烂泥扶不上墙 。 他们往往是在公务员考试中通过报考冷门单位进入当地体制内的一个小单位, 然后凭借父辈的关系调入大机关, 从此以后就庸庸碌碌混日子 。
还有一个极端就是极为优秀, 由于从小在父辈的影响下耳濡目染, 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官场的范儿, 待人接物都细致周到, 办文办会办事都老练到位 。 坦率地说, 在体制内后者占的比例更大一些 。
其实官二代这种现象并不是在体制内有, 在学术界、商业界, 也有世代都出学术泰斗、商界奇才的家族 。
寒门子弟在体制内该如何发展?
因为从可能性上来说, 一个世代都做生意的家族, 他的儿子、孙子会做生意的概率, 比一个世代都是泥腿子的农村家庭要大得多, 因为任何东西都有遗传性 。
同样, 在体制内很多官二代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 从小就有机会参加一些体制内人参加的饭局, 听见的看见的官场中的人和事自然比普通家庭要多, 所以他们在体制内为人处世上也比较容易做到滴水不漏, 周到从容 。
所以在体制内的情况往往是, 没有背景的人做事的能力通常也比较一般, 想问题办事情都欠火候, 有关系有背景的人, 做事的能力也不会太差 。
当然, 没有背景的人也不用太担心, 在体制内要能沉住气, 忍和熬是体制内生存的必备基本功 。 需要你能锻炼自己的一技之长, 通过持续地学习、成长、感悟, 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
以时间换空间, 是没有背景的年轻人在体制内的最好生存策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