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操控型”的家庭,父母或者家庭的其他抚养者太过于控制

分析一个人的家庭 , 特别是分析一个人的原生家庭 , 最大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问题的来源和现状 , 以达到改变自己的目的 。
与此同时也为我们更好的养育孩子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 , 毕竟你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 所以请允许我分析一些并不美好的家庭 , 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
所以我们今天论述的题目就是“这几种家庭长大的孩子 , 往往内心自卑 , 很难相处” ,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 是哪几种家庭:
1、“操控型”的家庭
所谓的“操控型”的家庭 , 其实就是控制型的家庭 , 父母或者家庭的其他抚养者太过于控制 , 剥夺了孩子自己说了算 , 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 任何事情都是替代孩子安排 。
这样做对于父母或者孩子的抚养者有什么样的好处呢?好处是他们可以体验到一种控制感 , 他们的自恋会得到极大地满足 。
那这样做对于孩子有什么样的坏处呢?坏处是孩子会体验到一种无能感 , 会觉得自己的力量太弱了 , 他的自我效能感无法建立起来的 , 他会觉得自己是虚弱的 。
所谓的“操控型”的家庭,父母或者家庭的其他抚养者太过于控制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呢 ,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 ,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
有的家庭太过于控制 , 总是代替孩子去完成 , 孩子无法自己去体验 , 所以孩子就无法总结出经验 , 孩子就没有机会得出结论 , 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完成某项任务 。
当然精神分析心理学对此还有更深入的分析 , 一个人的生命力因为控制 , 被压抑 , 无法得到释放 , 长期以往 , 就会使得一个人变得没有活力 。
他就不愿意再去和外界互动 , 比如我们看到有的孩子他特别懂事 , 但是他不爱说话 , 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 , 长大之后 , 他变得内向、宅 , 他对这个世界不感兴趣了 。
2、父母自我虚弱的家庭
所谓的自我虚弱的家庭 , 就是指父母本身是没有一个坚实、强大的自我 , 他们的自我是虚弱的 , 所以他们会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一部分 , 孩子可以“壮大”他们的自我 , 让他们更加有安全感 。
可是事实上 , 孩子从来就属于谁 , 孩子属于他自己 , 他有着他的人生 , 他是一个和父母有边界的独立个体 , 总有一天 , 孩子会离开父母 , 会去找寻他们人生 。
那这个时候 , 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就会容易内疚、自责 , 就会缺乏走出去的能力 , 就会被困在原生家庭里 , 比如下面这个心理咨询中的案例:
来访者张明(化名) , 在他的家庭里 , 母亲经常体弱多病 , 并且容易焦虑 , 容易抑郁 , 而他的父亲内向 , 不善言谈 , 不会与人交往 。
所谓的“操控型”的家庭,父母或者家庭的其他抚养者太过于控制
【所谓的“操控型”的家庭,父母或者家庭的其他抚养者太过于控制】张明和他的父亲关系很疏远 , 但是他和母亲的关系特别好 , 母子视张明为自己唯一的希望 , 张明很孝顺 , 很听母亲的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