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火热的艾灸究竟是如何养生的方法是什么

自从养生节目在各大卫视上线之后艾灸变成为了十分火热的一种养生方式, 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艾灸不仅仅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强身健体可以说艾灸有着非常丰富的好处, 但是为什么艾灸能够如此养生我们在使用艾灸养生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艾灸是常见的中医养生排毒方法, 而艾灸的方法以及操作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有些可以在家自己做艾灸, 有些需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才行, 下面就来看下艾灸的方法 。
根据施灸的方法可以把艾灸分为五类:
1、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 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 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 愈后留有瘢痕者, 称为瘢痕灸 。 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 不留瘢痕者, 称为无瘢痕灸 。
(1)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 涂以少量的大蒜汁, 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 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 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 除去灰烬后, 方可继续易住再灸, 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 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 因此可产生剧痛, 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 借以缓解疼痛 。 在正常情况下, 灸后1周左右, 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 5-6周左右, 灸疮自行痊愈, 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
(2)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 以使艾炷便于粘附, 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 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 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 即可易炷再灸 。 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 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 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 然后继续易位再灸, 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 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 因其皮肤无灼伤, 故灸后不化脓, 不留瘢痕 。 一般虚寒性疾患, 均可此法 。
2、间接灸
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 进行施灸的方法 。 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
(1)隔姜灸
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 中间以针刺数孔, 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 当艾住燃尽, 再易炷施灸 。 灸完所规定的壮数, 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 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 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 中间以针刺数孔, 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 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 点燃施灸 。 待艾炷燃尽, 易炷再灸, 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 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 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
(3)隔盐灸 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 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 上置大艾炷施灸 。 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 中风脱证等 。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 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 中间以针刺数孔, 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 上面再放艾炷施灸, 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 。 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
3、艾卷灸
(1)艾条灸 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 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 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 要求卷紧, 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 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 。 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 则成为药条 。 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
(2)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 进行熏烤 。 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处灸5-7分钟, 至皮肤红晕为度 。 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 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 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 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 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

推荐阅读